北方有佳“木” ——榆林市九边名木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纪实1273
作者:记者吕晶来源:转载榆林日报
王振廷说:“学问是智慧的源泉,品德乃事业的根,做家具就像做人一样,被人称赞的是良品,被人唾弃的是次品,可以从一件家具中看出一个人的品德。”做事靠人,做人靠德,可见一个人的品德有多重要,好的品德是当今社会的一张名片,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成就大事。 3、“做家具就是做文化的传承者” ——匠心独运 精雕细刻 工匠精神即追求**的创造精神、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,以及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。在九边名木工厂内,每一名工匠师傅总是喜欢不断雕琢自己手中的产品,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,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。 午后的阳光照进窗户,张登峰身着工服,面戴口罩,右手拿着一把小刀,聚精会神地雕刻着手中的作品。经他之手雕刻出来的作品,图案精致,寓意美好,总是让众多客户赞不绝口。“梅花雪中来,箭兰幽谷藏;竹林风吹过,紫菊飘淡香。”客户林先生特地为家中定制了一幅梅兰竹菊的电视墙,周末,他自己驱车来到工厂,了解家具生产的进度。看着工人手中的作品,林先生赞叹道:“师傅确实手艺了得,我的定制家具从下料到制作,都是自己亲眼所见,绝对真材实料,丝毫不用担心产品质量。” 2016年秋天,客户孙先生来到九边名木店内,讲起了自己的一件憾事。“我有一位挚友,曾赠送了我一套老挝酸枝木做成的家具,分别为一张小桌与四个小凳。价格昂贵,造型精巧,雕工细致。不料,家中失窃,丢失了一只小凳。”孙先生想再配一只小凳,却苦于难寻能工巧匠。王振廷当即抱着一只小凳跑去问自己厂里的老师傅:“师傅,您能不能用榆木做出一只一模一样的小凳来?”师傅观察后说:“应该能行。”一个月后,王振廷将师傅仿做的小凳放在孙先生的那套家具中,孙先生前看后看,都无法分辨哪只是后做的,最后只得将四只小凳分别抬起,通过重量进行分辨。他激动地说:“没想到咱本地家具厂里师傅的手艺如此高超,我的宝贝终于又失而复得了!” “做家具就是做文化的传承。我们在制作过程中十分注重挖掘传统家具的灵魂,然后设计出有中国气质的作品,这样才能体现中国博大精深、源远流长的文化。”公司副总经理李明涛介绍,“俗话说,‘南榉北榆’,因为北方的榆木成材周期长、木质坚韧、纹理清晰美观,有‘鸡翅木’的花纹,做出的家具既结实耐用,又具艺术色彩,备受人们的喜爱。用老榆木家具装饰,使家中弥漫出一种天然的树木香味,让人有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。” 4、“治穷要治本,致富要治心” ——志在奉献 爱心涌动 又是一个周一晨会,公司员工们身着工服,按时走进办公室开会。让人感到疑惑的是,所有参会人员都站着开会,办公室内竟然没有办公桌椅。“我们本来是有全新的会议桌椅的,前段时间给一个村子捐助了。”王振廷笑着说。 2019年4月,王振廷得知佳县高寨乡徐家西畔村村委会急需一批办公家具后,当即决定将自己公司准备使用的价值8万余元的全新办公桌椅全数捐赠。4月24日,在徐家西畔村委会院子里,王振廷带领工人们将一件件崭新的办公桌椅从车上卸下来,搬进了村委会。 “扶贫扶人,扶智扶志,治穷要治本,致富要治心。没有信心和斗志,再扶也是无根之木。”王振廷认为,物质上的贫穷并不可怕,可怕的是安于贫穷的现状而不思进取。因此,他经常带领公司为扶贫对象进行精神文化宣传,让贫困人口摆脱思想的贫困,提振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信心,树立勤劳致富、实干兴家的志气。在帮助贫困户脱贫的过程中,公司积极为贫困户提供各类书籍、桌椅板凳等帮助他们学习,免费提供技术培训、就业岗位,让其实现自身价值。 21岁的张院飞家住榆阳区上盐湾镇林家沟村,由于父亲早年去世,母亲残疾,家里一直很贫困。张院飞为了生计,只能四处打临工,工资收入低且不稳定。“后生,你学上门手艺吧,手艺人靠技术挣钱,你就相当于抱了个铁饭碗!”王振廷将张院飞安排到公司后,让他跟随师傅学一些木工打磨的技术活,每个月能领到3000多元的工资。 据了解,公司为当地农户及榆木种植户带来了相当可观的经济收益,提高了经济收入,解决就业人口120多人,拉动了周边经济发展。 在九边名木公司的文化展厅中,一件件精美的家具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,愈显风华。王振廷表达了自己最真挚的愿景:“九边名木品牌Logo,选用橙色和绿色,橙色是暖色系里最温暖的颜色,绿色代表环保健康、生命和活力,而LOGO中的9更像一个家。我们公司会一直坚持使用国内外绿色环保的名贵木材,在九边重镇为广大顾客定制一个健康、温暖、艺术、典雅的‘家’。”
文章分类:
企业新闻
|